晚清公羊学案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是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和改革的。春秋公羊学传递了这样一种观念~也仅仅是一种观念。事实上~在清代春秋公羊学兴起、发展的一百多年中~公羊学者甚至没有对社会改革提出任何一种政治制度性的设计。清代后期春秋公羊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略分四期: 初期以庄存与为代表~二期以刘逢禄为代表~三期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四期以廖平、康有为为代表。客观地说~儒家经学~包括春秋公羊学~对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而言~其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是并不多的。清代后期 , 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逐步转型的过程, 而主导这一社会转型的思想理论是儒家的春秋公羊学。一我们知道 , 《春秋》一书是儒家的五经之一, 它记述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期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这部经典文字简略而有法度, 相传由孔子亲手删订而成 , 后世儒者相信此书寄寓了孔子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理想。从汉代开始, 儒者解释《春秋》经, 主要有三部著作 : 一是《左传》 , 二是《谷梁传》 , 三是《公羊传》 , 合称?《春秋》三传 ?。由此而有儒家春秋学的三大学派。《公羊传》最早的传人是公羊高, 公羊是复姓。史称 , 公羊高受学于子夏。就是说《公羊传》对《春秋》经的解释, 是直接从孔子的嫡传弟子子夏那里得来的。公羊学派与其他两个学派相比, 就是他们对经典的解释采取一种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因而此派学术在传承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其中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支柱 : 一是关于国家统一的 ?大一统 ?理论 , 即国家必须统一于以君主为最高领导的中央王朝 ; 二是关于社会变易的 ?通三统 ?理论 , 即每一个新的王朝必须改革旧的政治制度 , 建立新统 , 同时也参考和吸收前两朝的制度文化; 三是关于历史进化的 ?张三世 ?理论 , 即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三个大的阶段: 由据乱世到升平世 ( 小康社会 ), 最后到达太平世 ( 大同世界 )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内在的因袭性特点。产生这种因袭性的主要原因,一是王权政治的世袭制度, 二是家族伦理的孝道思想, 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 便有根深蒂固的 ?祖制不能改 ?的观念 , 这种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社会面临重大的改革和转型时期, 它往往成为保守政治势力的护身符和打击改革派的致命利器。这种因袭性特点在许多学术流派中都有所体现, 在儒学中更有突出的表现。西汉时, 董仲舒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