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次课 维生素D缺乏症(2学时) 章节课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目的与要求: ①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其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 ②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③掌握本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防治; ④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⑤了解维生素D过量的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为:佝偻病临床表现、发病机理、防治。 ②难点为: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 维生素D的来源与代谢 1.维生素D的来源: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其来源于①内源性: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日光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化为胆骨化醇(D3),内源性是VitD的主要来源。②外源性:由食物中提供,动物的肝脏 、 肾脏,蛋黄等含有较多量维生素D。植物性食物:绿叶蔬菜、酵母含 vitD2 2. 维生素D的代谢:7-脱氢胆固醇→→→→胆骨化醇(vitD3) →肝 经 25-羟化酶 作用→ 其转变为 25-羟基胆骨化醇[25-(OH)D3] →→肾脏近曲小管细胞内 1-羟化酶系统作用,进一步变为 1,25-二羟基胆骨化醇[1,25-(OH)2D3]方具有最强的抗佝偻病活性。 3. 维生素D生理功能: ① 肠道:促进钙、磷的吸收 ② 肾脏:促进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③ 骨:促进旧骨脱钙,促进新骨钙沉积,成骨作用,溶骨作用 二、 病因 (一) 日光照射不足:内源性维生素D3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儿童由于户外活动少,高层建筑,空气污染使等原因仍然日照不足,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更高,所以佝偻病具有冬季发病比夏季高,北方地区发病比南方高的特点。 (二)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人乳及牛乳 VitD含量都很少,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需要,若没有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如蛋黄、肝、肾等,易患该病。此外,牛乳中钙磷比例为 1.2:1不合适,不利于其吸收(人乳钙磷比例为 2:1最适吸收),故人工喂养儿佝偻病发病率较高 (三)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增加:骨骼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 磷需要成正比,婴儿期及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需要量大;所以2岁以内小儿易患该病,特别是早 产儿、多胎儿、低体重儿生后生长发育更快,更易患该病。青春期儿童易患“晚发性佝偻病”。佝偻病的病变部位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骨骼为重。 (四)疾病及药物影响:维生素 D是脂溶性维生素,肝、胆疾病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维生素 D的吸收减少;长期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