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米地下室长墙施工技术 1、设计简述 本工程地下室外墙墙厚 450,高度从 5 米至 8 米不等,总长度超过 600 米;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抗渗等级 S8,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间距为 20~30m,本工程原设计时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按此原则划分了数十道纵横交错的后浇带,宽度 700。 2、设计优化 后浇带施工在削减温度收缩应力的同时,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后浇带一般应在 60 天后才能封闭,在此期间不可避免地会落进各种垃圾与杂物,由于钢筋密集,清理工作相当困难,而清理不干净势必影响工程质量。 2)后浇带施工繁杂,无论是在主体施工期或后浇带处理期均会影响施工进度。 3)因钢筋密集,后浇带两侧施工缝的凿毛清理困难,而新旧混凝土浇灌间隔时间相差数月,施工缝处粘结强度很难保证,原已浇灌的混凝土大部分收缩已完成,后浇带混凝土的干缩容易造成新老混凝土连接处产生裂缝,不仅未起到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初衷,反而因人为地在后浇带处造成两条贯穿裂缝两条施工缝处理不当造成裂缝渗漏而起了反作用。 4)后浇带封闭前雨水与施工用水容易入内,使地下室处于漏水状态,影响正常施工。 5)后浇带给室外回填工作带来不便,同时因外墙被分成相互独立的若干块,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大大降低,回填前如后浇带还未封闭则会影响结构质量。 6)后浇带的施工费用较高,不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同时近年来不少工程有条件地取消后浇带均取得了成功,经研究论证,提出了优化建议,决定除保留由地下室底板贯通而来的纵横两条后浇带(宽度 700)各一条外,其余原设计大部分的后浇带均取消。 3、 分段跳仓 经设计优化后,地下室外墙被后浇带划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约150米,已远远超出一般剪力墙进行一次性混凝土浇灌的常规长度,决定采用“分段跳仓”技术,将每一部分再划分成 5 段(即将整体长墙按施工缝划分成 20 段),每段浇灌长度约为 30m ,隔一段浇一段(跳开一段浇一段),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五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缩作用。 4、 优化配比 由于长度超长,外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关键是控制墙体裂缝与混凝土的抗渗。如采取分段跳仓法施工外,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本工程采用混凝土配合比如下表所示。 名称 水泥(525#) 水 砂 石 I 级粉煤灰 YKFS 材料用量(kg/m 3) 310 180 830 1015 70 10 比例 1 0.58 2.68 3.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