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 1二、教学目标 2三、教学的重难和难点 2四、学生学情分析 2五、教学策略选择 3六、教学资源与板书设计 3七、教学过程 3(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4(二)引出概念设置陷阱,4(三)大胆假设实验求证 4(四)设计方案自主探究 4(五)趁热打铁逐层深入 4(六)峰回路转逆向思维 5(七)结合专业驾轻就熟 5(八)作业布置 5八、教学评价设计 6九、教学反思 6十、导学学案 7附:学生课堂评价表 11附:教师博客评价表 12附:教师分析报告 13章节名称第一章运动与力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授课专业机电专业授课年级一年级授课时数2设计者刘松辰所属学校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国家规划新教材,《物理》(通用类)(修订版)中第一章第四小节的内容一一力的合成与分解。该节内容是力学的基础内容,跟后续动力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中职物理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本节的内容要点:力的合解成与]1△力与分力等]效替代J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范围]'力的分解作用效果处理:内容:为了结合中职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在教材处理时加入与专业有关的实例,增加了对吊机的分析,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结构:基于信息化技术,运用了教学博客,辅助学生进行预习及课后反馈,投其所好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方法:在传统的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化技术,使用 flash 动画更形彖生动的打破学生想彖的局限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对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一些机电专业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采用“等效替代”思想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并在这一思想指导卞,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过程。2、运用教学博客帮助学习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3、通过动画的展示形象生动的克服学生的思维局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情景的展示及游戏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学的重难和难点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理解难点: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