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核酸疫苗制备过程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并合成抗原蛋白,并激起机体一系列类似于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自 1990 年 Wolff 等人意外发现核酸疫苗后,其相关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誉为“第三次疫苗革命”。本文就核酸疫苗的构建、特性、免疫机制、接种方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前景作一综述。一 核酸疫苗的构建核酸疫苗是由编码病原体抗原的基因和作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质粒 DNA 组成。病原体抗原的编码基因可以是一组相关基因或单一病原体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也可以是编码抗原决定簇的一段 DNA 序列,其表达产物应是病原体的有效成分,可以引发保护性免疫。用于构建核酸疫苗的载体质粒多以 pUC 或 pBR322 质粒为基本骨架,主要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 3'端多聚 A。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和 ROUS 肉瘤病毒(RSV)的启动子都可在哺乳类细胞内表达。另外也有人采用来自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启动子。Fynan 等 1993 年将编码流感病毒血凝素 H 或 H7 的CDNA 片段插入 CMV 质粒的转录调控元件的下游,构建了抗流感病毒的核酸疫苗,另外,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脑膜炎病毒等基因均被成功地克隆到含 CMV 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上,并表现了免疫活性。用于构建核酸疫苗的病毒载体包括流感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病毒相关载体、脊髓灰质炎病毒等。1994 年 Castrucci-MR[6]把可以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致死性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的表位基因片段克隆到流感病毒(H1N1)的基因组中制备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使小鼠抵抗致死性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的攻击,其免疫效果可维持 4 个月以上。二 核酸疫苗的特点与传统的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相比,核酸疫苗具有如下特点:(1)免疫效果好,基因疫苗能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外源性蛋白,此种蛋白比原核生物表达系统中产生的蛋白更象天然分子,其抗原识别递呈过程与自然感染十分相似,从而引起几乎等同于感染这些病原体或弱毒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并且避免了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合成的蛋白质抗原表位丢失或改变。(2)利用一种表达载体同时表达多种蛋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从而起到一次注射核酸疫苗同时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效果,并可抵抗某些变异病原体的侵袭(3)核酸疫苗接种后,蛋白质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