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辽宁地区种苗行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XX省的林木种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业种苗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管理成为了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本文将结合辽宁地区林业种苗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地区林业种苗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关键词】信息化;辽宁;种苗行业;管理在现代化林业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对林业种苗行业信息收集、有效管理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加强林业种苗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市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1.辽宁地区林业种苗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1.1成效在辽宁地区林业种苗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建设形成了辽宁种苗信息网,在国家种苗信息网发布信息3000余条,采纳率达30%。并在信息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关种苗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等一系列的活动,有效的解决了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搭建了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了各方人士的交流,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收益。此外,辽宁地区还建设了种苗数据库,实现了资源共享。1.2呈现的问题(1)政务信息、市场信息滞后在种苗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的种苗信息只能到XX县区级的林业部门,而对此类信息需求量最大的基层乡镇和林农却很难获得这一方面,因此现行的网络系统很难真正的发挥作用。(2)基层管理人员数量少就目前的管理现状而言,各县区对基层种苗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甚至在有些县区都没有成立独立的管理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真正的种苗管理,也难以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网络并设置专职的信息管理员。此外,在某些市级的管理单位,信息化工作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市站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电脑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因此对信息编写的及时性和质量不能够保证,而有些市站的种苗管第1页共4页理工作做了很多,却没有对该信息进行很好的宣传。(3)缺乏对全省信息员的培训在目前各县区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业务水平和文字综合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在网上传播的信息往往存在不准的情况,对当地的林业苗木事业的发展情况的经验和工作的特点不能进行准确及时的传递,同时,由于培训经费缺乏的问题,辽宁地区的信息员培训也迟迟没有开展,从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信息员培训经费的申请以及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4)信息类型不全就整体情况而言,辽宁地区的政务信息繁多,对苗木的供求信息和对新品种的宣传信息较少,对于当前种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映情况也相对较少。各个县区之间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领导相对重视的区域,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就相对较为细致,相应的管理制度也较为健全,而在一定缺乏重视的区域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就较差。2.辽宁地区林业种苗行业管理信息化改革设想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的认识观念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针对种苗信息管理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认识不足的情况,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整个行业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本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2加强种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许多区县的管理部门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克服建设困难,多方面筹措建设资金,配备必要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设备,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2.3规范制度,优化管理制定符合辽宁地区发展的种苗信息报送制度,将对种苗的调度工作制度化,按制度规定开展种苗的信息报送和统计工作,逐步完善由种苗生产人员到市级林业部门的自下而上的种苗信息上报网络系统,形成由市到种苗生产企业的自上而下的种苗第2页共4页信息管理系统,明确送报信息的奖励和惩罚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化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能有效的推动种苗信息的收集和调度工作,从而有效的保证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