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贵州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 9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某教育咨询公司在一所高校内部选取了相同年级的两组学生进行了有奖测试。经阅卷分析发现:第一组学生的优秀率达到了 60%,而第二组的优秀率仅有 20%。咨询公司据此得出结论:该校大学生在对《知识产权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下哪项最能削弱以上结论? A:这次参与调查的学员只占该高校学生的很小一部分 B:第一组学生来自法律系. C:这次调查所采用的测试题不能涵盖《知识产权法》的全部内容 D:对《知识产权法》的掌握程度的测量不能仅凭一次测试来决定 2、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是__ A.动机 B.需要 C.智力 D.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 3、《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属于() A:教育规章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行政法规 4、认为人类的学习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班杜拉 5、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A:积极 B:权威 C:民主 D:消极 6、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年。 A:十 B:六 C:九 D:十二 7、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 A:终身性 B:习惯性 C:多变性 D:稳定性 8、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9、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责任。 A:直接 B:主要 C:次要 D:间接 10、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__。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11、下列因素中,哪种因素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属于学习__ A.有机体的成熟 B.适应与创伤 C.疲劳 D.个体的经验 12、卢梭在《爱弥儿》中倡导一种“自然后果法”,即当学生犯错误后,需要自己承担后果。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品德修养指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道德实践法 1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 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14、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_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15、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