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 17 讲)【教学内容】《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教学目的和要求】《五柳先生传》1、注意体会《五柳先生传》的写人方法。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的形象,赞美了他正直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以及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反复诵读,体会语言的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的特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了解本文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小石潭记》1、了解文章生动形象的写景的方法。即肖其貌、传其神。2、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如何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知识重点和难点】《五柳先生传》1、背诵及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2、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的含义。3、了解下列语句的本来含义。①“好读书 ,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②“短褐穿结,箪飘屡空,晏如也。”《小石潭记》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篁、佩、洌、坻、屿、、佁、俶、翕、邃【教材分析及拓展】《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 ,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如《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兮辞》等。《五柳先生传》是他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而作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接着便讲述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 不求甚解” 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性嗜酒”,“期在必醉” 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 “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得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之后,文章结尾仿史家笔法,加了赞语。这其实是陶渊明的“自赞”,是自我评价,却写得好象与己无关而仅作纯客观的评论。这也是本文不同于其他传记的独到之处。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