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园校协同”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模式构建“园校协同”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模式构建 摘要:实习是学生快速提升专业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变必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职业性和师范性的双重特点,学生教学基本功的习得离不开真实的岗位环境,因此,做好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十分必要。文章主要基于协同理念,阐述了如何发挥园校双主体作用,建立园校实践共同体,通过构建互利共赢的实习就业模式,深化园校协同育人。 关键词:园校协同; 学前教育专业; 实习模式 教育部在 20XX 年就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育,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培训学生的教学模式[1];教育部、国家进展改革委、财政部,在 20XX 年 9 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老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化老师教育课程改革,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2]。”在一系列教育文件的引领下,各个高校都延长了学生实习的时间。 实践时间的延长对学生了解幼儿的特点,熟悉一日活动的组织管理以及提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幼教行业的快速进展和幼教企业师资高流动性问题,导致短期内幼老师资缺口很大,于是大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被幼教企业放在主班岗位开展工作,导致学生上岗实习职业技能进阶进展错位,学校实习目标不能顺利实现,使部分学生丧失职业兴趣;其次,企业和学校在实习生的管理与培训方面并未真正地实现深度合作,缺乏对实习生科学有效地引领、指导和关怀,校企各自为政,缺少横向沟通;再次,实习生个人方面,实习初期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悬殊太大,加之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困难,个体经验薄弱,极易导致实习生职业认同感不足、专业信念动摇,表现为工作积极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性不高,出现倦怠感、松懈感、疲乏感。这无疑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工作质量。只有通过科学的高质量的实习过程,学生才能够逐渐形成熟练的岗位处理能力、反思能力以及对今后所选择道路的信心[3]。这就迫切需要幼儿园与高校联合构建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二、基于“园校协同”视角下实习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位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