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10 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 2.能抓住句中“举起斧头便砍”“举枪便刺”来体会夜叉和三太子的凶狠残暴,抓住“一摆”“一闪”“一纵身”等动词,体会哪吒的机敏和果敢,感悟哪吒的小英雄形象。 3.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几个连续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学习任务 1.师: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这个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三个反面人物——东海龙王、夜叉、三太子,一个正面人物——哪吒。作者就是围绕人物之间的关系,给我们介绍了这样的情节:大闹东海、打死夜叉、制服太子。(师在学生集体口答时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哪吒闹海》选自《封神演义》。因此我们就该用阅读小说的方法来阅读神话故事,这是“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小说的主要元素是情节(马正平语)。老师在教学每篇神话故事的时候,当然应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对故事按发生、进展、高潮、结局进行内容的概括,是一种方法:用复述的方式将故事的情节还原也是一种方法,反复朗读,发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写作特点,也是可以且必须的。第一课时学习时,引导学生将故事分成“大闹东海、打死夜叉、制服三太子”这三部分。这儿将课文的脉络再次做了梳理。 2.师:这个故事最精彩的是三个人物之间一对一的武打镜头,武打有许多动作,一个动作就由一个动词来描述。(板书:动词) 3.今日我们就来揣摩动词的妙处,并能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来描写人物。(板书:准确运用)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设计意图:当下语文课堂上,老师模模糊糊地教,学生糊里糊涂地学,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这样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就是武打镜头,学习课文就要通过揣摩一个个动词的妙处,感悟人物鲜亮特点,目标明确且集中。 二、抓住动词,感悟形象 (一)品“一摆” 1.师:海底水晶宫是龙王住的地方,想象一下,是什么样子的? 哪吒是怎么闹的呢?指名读。 2.出示: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沟通:最关键的动作是“一摆”,通过换词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一摆”很有力,很有气概,很有威力的感觉。) 3.师:“一摆”用得更精准,更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