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园艺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园艺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摘要:针对园艺通论课程特点和我国农业进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改革和探究,旨在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育学生的综合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园艺通论 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如今,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特别是对于农科专业的学生来说 ,就业面相对较窄。近些年,本科教育本着重基础,宽领域的方针,不断改革人才培育方案。对于农学类专业如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都开设了《园艺通论》这门课程,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农科专业的学生对于园艺知识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掌握,并与其他课程融会贯穿,培育全面进展的高素养人才,提高农科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园艺通论》是初级园艺学,主要讨论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育种、繁殖、贮藏加工和设施园艺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近些年,课时量又在不断压缩,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该学到的知识,就必须确定好授课内容。既要重视课程本身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要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结合教材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普及基础、突出重点,强化应用的教学改革。 “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一章,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各部分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这些内容学生在《植物学》课程中都有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园艺植物与其他植物不同的地方,而共性的东西如“各器官的功能”“各器官的基本类型”等就可一带而过,没必要重复。因此,本章重点介绍后半部分内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园艺植物对环境的要求”等内容,这些知识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园艺植物的繁殖”一章,种子繁殖是较常见的繁殖方式,因此主要介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播种前如何选种、消毒、催芽、打破休眠等。播种方法简单,主要提醒学生掌握注意事项即可,如盖土的厚度要合适,避开出现“带帽苗”等。本章重点和难点是几种无性繁殖方式,特别是在果树和多年生花卉中应用较普遍的嫁接和扦插,要做详细讲解并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使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并了解不同园艺植物各自适用的繁殖方式。 “种植园管理技术”一章,有关种植园的规划作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