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新探《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新探 【摘要】山东大学(威海)就国内许多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育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究。为有较高英语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课程,因材施教。通过改善学习环境、打造 MOOC 课程、优化授课形式等方面的积极探究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着眼于探究怎样把大班教学的劣势变成优势并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教改实践;以学生为中心 【作者简介】孔维珊,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大学(威海)教学讨论和教学改革资助项目(Bxxxx)成果。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培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许多专家学者如王守元(20XX)以及 Doff and Becket(1991)等在听力材料的运用及听力策略的培育方面,作了比较深化的讨论,但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却讨论有限。国内许多学校仍在沿用听——核对答案——重听的模式。作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们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基于此现实背景,我校因材施教,为非英语专业中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开设了《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这门旨在提高学生听说实战能力的必修课。本课程自 20XX 年开设以来,对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以下三点改进。 第一,为发挥教学过程的作用创设最优的条件。例如,在听说课上采纳活动桌椅,以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能自由组合。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分别放置一个白板和不同颜色的马克笔,以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呈现自己的想法。教室的前端配备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幕布、音响等)可以为学生展示课件、音视频等,使学习更高效、更有趣。由此可见,学校把改善教学过程的条件看作是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是使它最优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而不是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么次要的、附加的、补充的手段。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信息资源努力打造线上线下视听说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学校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技术,积极制作和《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相关的 MOOC 课程。本 MOOC 课程共包含 10 个单元,以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和布鲁姆的认知能力模型为其理论支撑。教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 3.4》为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增加如 BBC,VOA,CNN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