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心理防备机制看莎菲女士的矛盾心理从心理防备机制看莎菲女士的矛盾心理 唐欢禐 内容摘要:心理防备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对现状的不满与不安贯穿整部小说,她饱受身心交瘁的折磨,惯以“畏强欺弱”、“表里不一”以及美化他人的姿态来处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她的日记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矛盾、挣扎,甚至病态、扭曲的心理状态。然而,从心理防备机制理论来看,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理解导致莎菲的心理的原因。这是人遇到苦恼与困境時都可能会产生的心理。 关键词:弗洛伊德 心理防备机制 莎菲女士的日记 矛盾心理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弗洛伊德热”。第一次发生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在部分学术界知识分子中传播流行。[1]丁玲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刻画了主人公极细腻的心理状态,为我们展现了莎菲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弗洛伊德以焦虑和心理防卫机制理论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为我们分析人的心理提供了方法论。在文学作品中,同样为我们解读人物的心理特征提供了可能。本文试以心理学中的防备机制理论的角度,来解读莎菲女士的心理。 一.心理防备机制是什么 心理防备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最初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后经其女儿安娜·弗洛伊德进行了系统讨论后逐渐成熟的理论。[2]安娜·弗洛伊德在 1966 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备机制》英文版序言中写道:“此书专门探讨了一个特别的问题,即自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来应对不愉快和焦虑,并控制冲动行为、情感和本能冲动。”[3]所谓心理防备机制,就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4] 心理防备机制主要包含: 否认、歪曲、反作用形成、转移、抑制等二十二种常见的类型。[5] 心理防备机制的发生极其普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趋乐避苦、趋利避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倾向。当面对一些困境时,为了躲避负面情绪带来的困苦、维持心理状态的稳定,我们的心理防备机制就发生了。心理防备机制是精神分析讨论的核心之一。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防备行为,可以更加深化地了解人物的人格。 二.莎菲的心理防备机制 莎 菲 女 士 的 心 理 防 备 机 制 主 要 体 现 在 转 化 ( Conversion ) 、 转 移(Displacement)、反向(Reaction 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