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优化学校文化生态,提升涵泳语文讨论品质优化学校文化生态,提升涵泳语文讨论品质 从微观角度看,文化生态是学校内部教育生态环境中影响教育科研的重要因素,制约着教育科研的产生、存在和持续进展。因此,围绕涵泳语文教学讨论这一特定的目标任务,只有优化文化生态系统,使其各要素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协同运作,才能形成整体合力,确保涵泳语文实践讨论的品质和 效能。 一、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是提升涵泳语文讨论品质的基础 扬州市东关小学成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由两淮盐运使程仪洛拨款筹建,初名“笃才学堂”,意在培育笃实有为之才,后改名为“两淮高等小学堂”,20XX 年正式确定为现名。一百多年来,在一代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秉承“善行一生”的办学理念,东关小学以厚重的文化根基、丰富的人文情怀、优秀的师资团队,孕育出了独特的人文风采。 自创办以来,学校注重课程文化建设,并把 “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的校训思想孕育其中。上个世纪 30 年代,爱国人士徐谦任督学,提出教育开放,引进英语教学,并将礼仪教育寓于音乐之中,当时实行的美育教育在省内外颇有影响。学校在上世纪 50 年代推出“简易拼音与识字”教学模式,80 年代推行“同课异教”模式,90 年代率先在全市实施写字实验课题讨论,本世纪初探究“资源化+个性化”备课模式…… 20XX 年春,涵泳语文讨论发轫于东关,势使之然也。 二、培塑老师的优异素养,是提升涵泳语文讨论品质的核心 1978 年,徐宝娣——这位曾经就读于东关小学又在母校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老师,爱满课堂,成绩斐然,与斯霞、王兰、李吉林等小学语文老师中的杰出代表,同时当选为江苏省首批特级老师。随之,从东关小学先后又走出了刘萍丽、陈士文、葛敏芸和韦波富等 4 位江苏省特级老师。他们沉醉在厚重的学校文化之中,长年累月受其熏陶感染,逐渐孕育出独立的教育精神;他们扎根课堂潜心教育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讨论,苦心孤诣,终有所成,是东关优秀老师团队中的佼 佼者。 假如说,过于宏大高远的目标,导致学生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话,那么对老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当以之为戒。所幸,我们更多的是用身边优秀的老师引领老师,可亲可感,效果显著。学校多次请来年届耄耋的徐宝娣老师作指导,她在“修炼·成长——东关小学老师专业进展报告会”上,她用从教 40 多年的亲身经历,生动阐述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在三尺讲台演绎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