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制作骨骼模型,还原“远古神兽”制作骨骼模型,还原“远古神兽” 蔡娴 了解恐龙,从做模型开始 在童年时代,当周围的孩子们还在吃着冰激凌、玩着乐高玩具的时候,闫锐却喜爱捧着一本科普杂志,一头扎进古生物的奇异世界。与探秘、考古、古生物挖掘等相关的内容,他总是看得津津有味。他尤其喜爱恐龙,每次走进小卖部,他都爱买恐龙模型。 虽然闫锐从小就爱做手工,但真正开始有模有样地制作恐龙模型,是在他上大学时。当时没有专门的学习制作恐龙模型的途径,闫锐只能通过书和网络收集资料。早期,闫锐几乎找不到教程,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再经由自己一步步反推和不断摸索,一遍遍试错才得以做出模型。 不过,在此期间,让闫锐觉得最难解决的并不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闫锐看来,技术可以慢慢磨炼,但没有材料,是无法“无中生有”的。他说:“当时,在国内,做这类模型的材料是非常难找的,刚开始我只能买油泥来做,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随着国内动漫产业的兴起,制作模型的材料也慢慢丰富了起来。” 大学毕业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出身的闫锐在北京的一家电子厂做电气工程师。工作之余,他依旧会像大学时那样,喜爱“宅”在宿舍捣鼓恐龙模型。周末出门,闫锐去的也是北京的各大博物馆,他会带上相机去博物馆拍摄展出的恐龙化石。其中,闫锐最喜爱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讨论所,除了相关展览,还能看到很多的专业信息和权威资料。 通常,在去博物馆之前,闫锐会先做好功课——先根据想讨论的恐龙类型,找到其骨骼线图,再结合实际拍摄的骨架形态,进行数据总结。这些数据对于闫锐来说非常重要,通常他的恐龙骨骼模型会根据 1∶10 的比例进行制作,所以,需要根据精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现在,即便闫锐已经积累了近 10 年的恐龙模型制作经验,他依旧会常常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博物馆参观学习。除了讨论数据,那些骨骼与骨骼之间的连接是怎么样的,哪些是肌腱的附着点等细节,也是他观察的重点。 动静之间,模型亦能“鲜活” 闫锐的工作室里,陈列着不少他这些年积累的作品——正在奔跑、咆哮的霸王龙,伺机捕猎的滑齿龙,甚至还有刚刚破壳而出的原角龙……目前,闫锐已经累计制作了 30 多种恐龙模型,其中包括 7 个全身骨架模型。 制作一个全身模型是非常复杂的,小型的模型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假如是长度超过 1 米的大模型,则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