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教材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宽阔的空间,使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本校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制造性地处理教材,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1.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相结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如在教学《小学生活开始啦》一课时,以“小熊上学的故事”导入,通过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活动环节,把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注意的行为讲出来,让学生在听、讲、议中,知道小熊的行为是不对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和上幼儿园不一样了,明确小学生应该做什么。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生活,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如在教学《让校园更美好》一课时,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校园里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在课中,通过“金点子行动”这一环节,让学生分析、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好。 二、教学形式“活动化” 活动是儿童认识的源泉,是儿童进展的基础,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儿童天性爱玩、生性好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活动化”。该教材的活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性特点很突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呈现形式,都非常强调学生参加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体验,提高道德自觉性。教材的这一特点,也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儿童直接参加的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沟通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