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学科品德与社会学段:高段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我是中国人教材书名:《品德与社会》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8.6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的设计依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 策略和动机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即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或通过呈献引导性材料,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联系起来,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影片和语文学科中关于兵马俑的介绍,以及呈献一些能够体现兵马俑艺术特点的引导性材料。动机虽然不直接参与建立新旧概念、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能直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在 “集中注意 ”、“加强努力 ”、“学习持久性 ”和“挫折忍受力 ”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 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中恰恰选取了这一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雕塑艺术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为这一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材首先介绍了兵马俑的发现,介绍了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卫队,还介绍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人工奇迹, 兵马俑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教材还呈献了三组图片,第一组图片呈献的是秦始皇和兵马俑一号俑坑的图片,说明的是兵马俑与秦始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号俑坑展现出兵马俑规模宏大,与本课的气势磅礴相呼应。 第二组图片呈献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 体现出课程注重探究性的特点。 第三组图片呈献的是彩绘铜车马、 一号俑坑的全景图和一些兵俑的细部特征。这组图既体现出发散性又体现出多层性, 它的发散体现在从兵俑的服饰、 造型等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认识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它的多层性体现在, 既蕴含着艺术价值, 又蕴含着历史价值,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围绕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重新从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解读,一方面教材呈献的是兵马俑的基本情况包括它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卫队,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及被发现的过程等基本情况。第二方面是它的历史价值,兵马俑的发现为研究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