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20XX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0326人,参合率98%。截止20XX年10月20日,共有2416人次享受到住院报销,实际发生费用475.7万元,报销金额355.6万元,其中在镇卫生院住院2343人次,实际发生费用371.2万元,报销费用310.6万元,报销比例90%;镇外住院73人次,实际发生费用104.4万元,报销金额44.9万元,报销比例43%;住院分娩39人次,实际发生费用5万元,报销金额0.78万元;门诊126546人次,实际补偿122.3万元。现将我院运行存在问题自查汇报如下:1、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到目前为止,还有少数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报销范围和比例,就诊与转诊程序不够清楚。2、入院指征把关不严。少部分病人存在挂床现象,入院身份审核未认真与身份证相核对。入院网络登记不全,部分病人入院后未在网络进行登记。3、住院单病种费用增多,表现为检查增多,抗生素运用过多,如部分阑尾炎病人费用超过2000元。4、出院病人结帐不及时,部分病人出院较长时间后才进行结算。5、外伤调查未能及时调查,调查情况与村证明材料不完全吻合。6、公示制度未落实到位,未按每月到各村进行公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如下:1、加强领导。成立以院长周茂雄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合作医疗监管,高度重视,落实新农合各项政策与制度。2、全员动员。与医生签定新农合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把患者入院身份审核、入院指征关,加强住院患者管理。3、规范行为,控制单病种费用,执行住院一日清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4、加强合管员职责,实行管办分开,坚持合管员查房、入院资格审查、外伤调查,定期到村卫生室对新农合进行公示。第1页共16页5、进一步对新农合政策进行宣传,提高参合率,使广大参合农民切实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好处。沈集镇中心卫生院20XX年4月6日第二篇:20XX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体验省情服务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锻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我校开展了“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为了解新农合的运行情况,借20XX年暑假之机,与同学一起在XX市大足区通过走访当地财政局,走访村委会,走访农户家庭,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做了相关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医院,农民等。通过调查,我对新农合政策的运行情况有了切身体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一、前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同与旧制度,新农合主要加大了政府支持力度,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提高了统筹层次,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等。新农合的实施,帮助农民抵御了重大疾病风险,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有效的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二、基本情况通过在XX市大足区的调查得知,自新农合实施以来,参合率逐渐上升,从2007年2月初开始,大足区24个街镇乡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街镇乡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参合农民达56.5万第2页共16页余人,参合率达73%以上,农民个人缴纳参合资金565万余元,新农合工作总体运行平稳,态势良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农村“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医疗”的新农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大足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几个月的实施,新农合制度已初显成效。自3月1日启动新农合报帐至4月底两个月时间,累计补偿医药费用233.6万余元,共有131318名参合患者受益。其中:县内新农合住院3620人次,住院补偿医药费用1614606.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