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军行》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 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边塞图景;后两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高度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千古名句,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表现了将士们矢志不渝、誓死杀敌卫国的崇高精神。 这首古诗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诗的前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这两句诗,渲染了战争气氛,点出了凄凉艰苦的环境,表达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诗的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 杀敌的精神面 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 铁甲都 磨 破了,可 见 战斗是多 么 艰苦激 烈 ,把 所 有 的战斗生活,都 浓 缩于 七 个 字 中,尽 管 如 此 ,将士们的报 国斗志丝 毫 不减 。最 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 败敌人,决不回 还。 二 、说教学 目 标 知 识 与技 能 : 1.有 感 情地朗 读 、背 诵 并 默 写古诗。 2.理 解 古诗大 意 ,用 自 己 的话 说出诗句的意 思 。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诵读中感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破敌之志。 2.了解边塞诗特有的悲壮苍凉的特点,体会边塞诗中意象的运用,激发爱国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大意,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节课的重点;感受边塞战场环境的荒凉,体会守边将士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画面,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 的。( 朗读感悟法和情境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 入。 1、课前 播 放 唐 军 对抗 突 厥 军 的视 频 。 2、中国几 千 年的慢 慢 历 史 长 河 中,每 一个 朝 代 都 会有战争 的刀光 剑 影 , 刚 刚 同 学 们 看 了 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