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总结资料 第一章:导论 第 1 节 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 1 、公共事务: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2 、【大题】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规模性。 3 、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4 、公共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5 、公共产品的特征:(1 )非排他性:指一个人在消费公共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虽然有些产品在技术上可以排斥他人的消费,但这样做是不经济的,或者是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因而是不允许的。(2 )非竞争性:是相对于私人产品所具有的竞争性来说的,这里所说的竞争性是指消费上的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有两层基本含义:边际生产成本为 0 ;编辑拥挤成本为 0 . 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6 、社会总产品 俱乐部产品 私人产品 纯私人产品 7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8 、准公共产品的特征:(1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不充分;(2 )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第三者的福利的影响。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表现为生产成本的下降。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表现为社会对该商品需求的下降。 注:公共产品也具有负外部性,如行政处罚。 9 、准公共产品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外部性(具体分析) 1 0 、【选择题】公共事业产品基本性质:(1 )纯公共产品性质(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2 )准公共产品(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 第 2 节 公共事业管理界定 1 1 、公共组织(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