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设计者:威远县新场镇永高小学 张友前 一、概述 本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讲读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借助课件,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感受作品中蕴涵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以“享受读书”为主题,以情感为线索,以读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设计,因而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重点,再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授第二课时中,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 .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2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年级同学已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能较快了解文章梗概,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具备一定的质疑、探究与合作的能力。有比较强烈的表达欲望,能根据他人的评价补充修改自己的观点。 2. 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年段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对文本有阅读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都比较强烈,有与人沟通的热情。但思维仍具有形象性,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深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互动。 3. 学生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