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案例分析 嘉善新世纪学校 黄万明 新课程《科学》十分重视探究和合作式的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在教学《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浙教版教材七年级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一课时,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这节内容,通过身边的现象和探索性的实验来展开,以下是这堂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高歌一曲,来唱出我们新世纪人的精神面貌,好不好? 生:“好!”同学们异口同声,顿时,高亢豁亮的《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教室。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探究这响亮的歌声是怎样从我们的嗓子里唱出来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也就是探索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师:[提出探究一] 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和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现有的物体或器材或自带的任何东西,尽可能想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并作好记录,每组思考讨论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然后选一个发言组长,汇报各组实验结果。 [器材:2块石头,一根橡皮筋,1张小纸片,1只装水一半的水槽,1只竖笛(4组),1只八音盒(4组),1根接力棒(4组),自带塑料板或塑料尺] 师:请每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生1:二种物质碰撞可以发出声音、电子器材可以发声、物体摇动可以发声。结论是物体的碰撞可以产生声音。 生2:物体间的摩擦可以发声、纸张的晃动可以发声。结论是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生3:呼吸会有声音、搅拌液体会有声音、水的流动会有声音。结论是物体的运动会产生声音。 师:总结分析后得出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多媒体]播放海浪声、钱江潮、狂风呼啸的振动。 - 2 - 师:看了之后,谁能告诉我什么呢? 生总结: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师:请同学们将手放在自己的喉部,放声歌唱“生日歌”。 生: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师: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由声源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什么物质来帮助? 生齐答:空气。 师:那么我们怎样来探究声音的传播真的需要空气呢?我已经提出问题了,请同学们提出假设。老师现在如果有一只电铃,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验证。 生1 :把电铃放在一个隔离的房间里,如果听得见声音,说明与空气无关,如果听不见,说明与空气有关。 生2 答:把电铃放进有水的盆子里,与空气隔开听声音来证明。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