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课文分析 一、 谋篇立意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 6 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2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 -5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3 、4 ),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 ),论述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写作方法 (1 )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五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六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2 )引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作用。用他们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五段中又引了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作了阐释,说这“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的意思,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 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四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作者举例时,就读书时该怎样怀疑、追问,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具体的借鉴,对人很有启发。第六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而这正是他日后成为大学问家的基本条件。这一事例论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四、重难点导析 (1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2 )对两个分论点基本含义的理解。“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个递进复句,前半句中“消极”指的是被动接受别人的学说观点,后半句中“积极”指的是主动创立自己的学说观点。 《怀疑与学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