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寓言教学“三步走”寓言教学“三步走” 在寓言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犯两个错误:其一,把寓言当作一般的课文进行教学,在课文的内容、写法、字句上反复推敲,最后帮学生归纳寓意;其二,只注重寓意而忽略寓言也是课文,课文的内容简单带过,把重点放在寓意上,深化挖掘,使原本学生能自己归纳的寓意被不断深化挖掘变得晦涩难懂。以上两种教学方法都违反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第一种教学方法过于重视课文内容而忽略引导学生从寓言中得到教育,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二种教学方法则把重点全放在寓意上,小学语文课本的寓言较为浅显,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学生不难从中自主归纳寓意,但若深化挖掘只会越来越偏题,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下面,我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寓言教学“三步走”: 一、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大意 (1)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多出现于低、中年级的课本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编者的用意,有助于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得到启发。寓言故事具有趣味性,大部分学生通读课文后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抓不住要点,无法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可采纳填空法、造句法、逐段分析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课文大意。 (2)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关注寓言中的人物描写,如对话、动作、心理描写等,人物对话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揣摩人物的说话语气、心理活动,猜想人物的性格特点,这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和归纳寓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处于对立面,学生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的对比,不难分辨对与错。例如,在《亡羊补牢》中,街坊劝丢羊人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丢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丢羊人很后悔。学生从两者对话可分析出,丢羊人的想法是错的,而邻居及时修补羊圈的劝告是正确的。可见邻居是热心的,而丢羊人是傲慢、不听劝告的。 (3)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寓言教学的朗读训练,多侧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重于分角色朗读。抓住对话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说话人的神态、语气、心理活动,入情入境地朗读。例如,在《陶罐与铁罐》中:“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抓住“骄傲”“谦虚”,饰演陶罐与铁罐,让观众观察表演者的表情、语气是否到位,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