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外汉语老师提问语的使用状况及原则对外汉语老师提问语的使用状况及原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有所区别,前者对老师使用的课堂语言有更高的要求。本文运用观察法、问卷法、文献法,以长春理工大学为支点展开调查,分析对外汉语老师的提问语情况,并总结出其应遵循的使用原则。 关键词:长春理工大学;对外汉语老师;课堂用语;提问语;使用原则 刘珣先生提出的“老师的语言”的概念,指的是第二语言老师在交际过程中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生下意识地使用的目的语变体。 对外汉语老师的课堂语言,主要包括组织教学用语以及教学用语两种。其中,本文所讨论的提问语是组织教学用语的五种语言类型之一,另外四种分别是导入语、指令语、评价语及收束语。 提问语指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以顺利展开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有效调控课堂氛围。 本文着重讨论长春理工大学在职对外汉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提问语的基本状况,及本校留学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此的反馈,从中归纳出对外汉语老师使用提问语时应遵守的原则。 一、提问语的使用情况分析 (一)观察分析 本学期,长春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去南区国际沟通学院听课实习,笔者受助于其对 8 位在职对外汉语老师的提问语的仔细观察与反馈报告,分析出目前长春理工大学对外汉语老师的提问语的使用状况。 数据显示,在一节课中,绝大部分的对外汉语老师会同时交叉使用两到三种提问方式。 我校教授初级上班级与初级下班级的老师大多数运用个别提问的方式,尤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其是先提问题,再点名某同学。这样可以调动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促进大家思考。然而这种提问方式的缺点是学生的焦虑感明显提升,而且是上述五种提问方式之中焦虑感最高的。 要求学生轮流作答的提问方式也促进了教学公平,使学生回答的机会均等 。很多不举手的学生实际上也在思考,但是他们一则内向害羞或怕出错丢脸,二则认为自己不受老师重视或争取不到回答的机会,而选择默默地在心里回答。这类学生在国别上以亚洲、欧洲居多。为了能了解那些不愿举手的学生的对问题的见解,老师会采纳让学生轮流作答的形式提问。然而这种提问方式的缺点是规律过于明显,学生有预设心理,不利于促进全班同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 我校教授中级上班级与中级下班级的老师基本是交互使用个别提问和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