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汉语拼音与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学马立平(北美华人教育研究协会第三届年会的发言摘要)说起当前北美各地周末中文学校的学生,有一个“通病”不能不引起我们关切:绝大多数的学生,甚至包括高年级的学生,读课文时主要依靠拼音或注音符号。一旦离开了拼音符号,他们就没法阅读中文读物。笔者以为,这种对汉语注音或拼音系统的过于依赖,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中,汉语拼音被放到了一个不适当的地位。自从 1918 年北洋政府公布注音符号以来,中国数千年来直接认汉字的语文教学传统被渐渐抛弃了, 注音或拼音符号渐渐成为国内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汉语语文教学都是通过拼音或注音启蒙;通过拼音或注音引进汉字;学生的中文初读也是依靠拼音或注音读物;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用拼音或注音查字典。这种潮流,自然也成为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学的主流。几十年来,很少有人质疑汉语注音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以致“汉字一定要通过拼音或注音来学习”成了人们心目中不言而喻的定论。可是,当面对海外华裔儿童学习中文的上述“通病”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些学生会离不开拼音这根拐棍?汉字一定要通过注音系统来教吗?年轻的汉语注音系统在几十年里改变了古老的汉语教学传统,这种改变,有多少是合理的?是不是还有不合理之处?在汉语教学中, 拼音或注音究竟应该放在什么样的地位?在研究和实验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写出来求教于诸位。一、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不宜通过拼音或注音符号来启蒙汉字不宜通过拼音来启蒙,是因汉字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当今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拼音文字,一是汉字。 这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拼音文字是用一串串字母作为记录发音的符号( sign )组成的,是字音和字义二者的结合。而汉字则是一幅幅表达观念、并且有相应单音节发音的图形( image),因而是字形、字音、字义三者的结合。拼音文字的字义是靠字音一个点来支撑的;汉字的字义则是由字形和字音两个点来支撑的,以字形为主,字音为辅。正是由于“形” 的关键作用,汉字才可能成为世界上最简洁明了的单音节文字,并历经数千年汉语语音的变化而保存下来。汉字和拼音文字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彼此不同的学习和认识方式。认读拼音文字, 要根据记录语音的符号,把构成一个字(word )的数个音节逐个发出声音(sound out )并且拼接起来,所注意的是多个音节的特定组合和一个意义的对应。而认读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