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_第1页
1/4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_第2页
2/4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 当代文学学科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它与“当代”的多重纠缠,“当代”本身的激烈和复杂状态,决定了它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宣布自己是一个“纯文学”学科。其次,它要常常出现在各种“作品研讨会”现场,对“当前作品”开展繁重的宣传和评述工作。因此,当代文学学科给人的主要印象是作为当前文学思潮、作品和现象最“理想”的“批判者”。文学批判对当代作家和作品所进行的“经典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批判家对作品出色的认定和甄别,我们就无法知道哪些是“重要作家”、“重要作品”,文学史的课堂,就没有了最起码的依据。但问题是,当代文学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已经是现代文学存在时间的两倍。它是否要“永远”停留在“批判”状态,而没有自己的“历史化”的任务?这是我非常关怀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假如说当代文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编年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它的“文学史”意义?它与众不同的文学思潮、批判方式、创作风格,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被指认的?它是不是存在着像1949、1979和1985这样的历史分界点,这些分界点对文学史讨论又具有怎样的价值?另外,应该怎么认识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如何看待文学杂志对作家观念的支配和引导,又如何看待文学事件在文学作品生成中的特别作用,等等,是不是都应该被列入讨论的范围?这些东西,文学批判已无法面对,因为它们已经“沉淀”为“历史”。我这里所谈的,不是具体的讨论,而是一些讨论的可能性。进一步说,我所说的“可能性”是在什么意义上才具有有效性的问题。 2007年5月,我写过一篇题为《诗歌讨论的“历史感”》的文章。这篇文章涉及到文学讨论的“历史化”问题,因受诗歌问题局限,有些讨论没有展开。不过,它对一些概念的限定和表述,可以作为我讨论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问题的基础:“除去对当下诗歌现象和作品的跟踪批判之外的讨论,一般都应该称其为‘诗歌讨论’。它指的是在拉开一段时间距离之后,用‘历史性’眼光和方法,去讨论和分析一些诗歌创作中的问题。正因为其是‘历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性’的讨论,所以讨论对象已经包含了‘历史感’的成分”①。显然,我所说的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首先与跟踪当前文学创作的评论活动不同;其次,它指的是经过文学评论、选本和课堂“筛选”过的作家作品,是一些“过去”了的文学事实,这样的工作,无疑产生了历史的自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