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主题探析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主题探析 摘 要: 校园文学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不同地区的校园文学具有不同的特点。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作者们用文字讴歌了他们对乡土的眷恋、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校园生活的思索、对未知前途的反思和对纯真友谊的追求。 关键词: 恩施地区 大学校园文学 主题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校园文学的概念在我国被首次提出。青年作家杨勇(笔名阿里歌歌)认为,校园文学指以学生作者为创作实体的文学,是一种建筑在校园生活和青少年成长心理基础上的文学[1]。校园文学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学生,校园文学适应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对校园文学的讨论基于校园文化和教育制度下的成长主题,校园文学多产生于校园,题材涉及情感、校园日常生活、理想及追求。 在有利的生长环境之下,恩施①地区大学校园文学快速进展,如湖北民族学院在近几年成果中,出现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小说的代表作品有肖正华的《沉潜》②,魏小斐的《潜行记》③,向圣奎的《哭泣的清江河》④;散文集的代表作品有王关政的《烟火人间》⑤,李飞、张威合著的《理想国》⑥和黄少丽的散文集《追梦的孩子》⑦;诗集的代表作品是泽仁朗杰的《冈仁波齐》⑧等。 目前,我国对校园文学的讨论还不成熟,针对我国对校园文学讨论的缺陷和不足,为了避开以偏概全和泛泛而谈,本文主张对恩施地区的校园文学主题做一个详细的讨论。 恩施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爱情、友情、日常生活、前途及乡土等都是吟诵的对象,校园文学的作者用他们的满腔热血写出生活的酸甜苦辣,用犀利的字眼指出广阔人民群众和政府普遍关怀的问题,用文字述说他们内心不尽的忧伤。 一、对乡土的眷恋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乡愁是校园文学创作者们所偏爱的,而他们爱写“乡愁”,主要因为他们离开了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最亲近的人,孤身一人到陌生的地方求学。当他们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就是父母的心肝,不论做什么事都会得到父母的庇护,一旦离开父母的关怀,投入陌生的环境里,他们心里的落差是很大的,内心的牵挂会因此与日俱增,对于一般大学生来说,这种生活会让他们内心的不安、孤独、无奈和迷茫更加明显,特别是农村孩子离开家乡到城里求学,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文化的差异,给他们原本敏感的心灵增添了一丝伤感与落寞。 为了缓解内心的落寞和对家乡的思念,写文章便成了最好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