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推拿可治胃下垂等|捏腕法常用于治疗推拿可治胃下垂等|捏腕法常用于治疗 胃下垂是人体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嗳气,胃脘胀满,有坠痛压迫之感;食后自感坠痛加剧,胃部有阵阵水音,睡卧时症状则消逝。几年来,笔者在推拿临床中,摸索诊治了不少胃下垂患者,从治疗效果看,胃下垂可以通过推拿获得痊愈。 推拿方法: (1)病人仰卧,下肢弯曲,腹部放松。术者站于病人右侧,用手掌在病人腹部做顺时针缓揉 10 分钟;然后用双手托擅,从小腹起缓缓向上振荡,轻轻收回,持续反复 10 次,每次约 1 分钟,接着再用手掌在气海、关元二穴上按揉 5 分钟,最后用拇指在足三里穴上点揉 3 分钟。 (2)病人复卧。术者站于病人左侧,用手掌在病人背部沿中线两侧约 1.5 寸线上,自下向上(腰骶部至肩部,其中脾腧及胃腧为重点)轻揉 10 分钟。 (3)病人坐位。术者站于病人后侧,用拇指在头顶百会穴上点揉,约 5 分钟。 祖国医学认为,脾气虚弱、中气虚损是引起胃下垂的主要原因。因此,推拿的手法及选穴就应围绕着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来进行。据讨论,气海、关元二穴是提升中气的重要穴位,掌揉二穴可温中益气,使内脏上提;足三里为和胃之穴,点揉此穴有健睥益胃之功;托擅是关键手法,有向上逆服作用,做得好,可增强疗效。 总之,该推拿术简便、易行、有效,中青年患者最多 3~4 次治疗即可见效,老年患者则需时稍长一些。 (注:气海穴于腹中线上,脐下 1.5 寸处。关元穴于腹中线上,脐下 3 寸处。) 儿童保健三要 周华龙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 这句话是古人保育小儿的一种观点,至今仍具有有用价值。它强调了对小儿,尤其是对婴幼儿的保育,必须给以合理的喂养和合理的衣着。唐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会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不见风日则会肌肤脆软,便易中伤。凡小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并要求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头要凉,背要暖,腹要暖,足膝要暖。 总之,小儿过温、太饱都是有害而无利的。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饮食要吃热、吃软、吃少,衣着则宜根据气候、季节而增减。 二、若要小儿健,常常要锻炼 锻炼能促进聪慧和健壮,锻炼的方法及锻炼的时间则应因人、因季节而定。医学专家的讨论表明,小儿参加游泳,身体增长速度比一般孩子快,有利于肌肉及内脏器官的发育。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