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言合一教学策略探究文言合一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文言合一的教学策略,以期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文言文 阅读教学 文言合一 语文教学中最有难度的是文言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其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比例很大的一块。因为受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教学设计上看,文言文教学与学情联系不够密切,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培育要求。就以从网络上搜集到的数十篇《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的教学设计为例,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大致环节包括:导入、作者介绍、创作背景、文学常识,领读或泛读或听录音正字音,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逐句逐段翻译课文等。几乎所有的文言文都可以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是文言文课堂的现实状况。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曾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但如不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变,则难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课堂教学有教和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作者思想观念冲突沟通的互动过程,既不能无视其中的任何一面,也不能过分夸大其中任何一方的作用。假如老师所传授的都是自己独到的鉴赏体验和深刻认识,也无不可。但可怕的是,老师仅是把教学参考书和各种资料去粗取精、梳理整合,或者大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至于是否是学生需要的,能否培育学生的语文思维及素养,考虑还不够充分。这既无法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但在改革过程中又出现了新问题:矫枉过正。既然老师字字清楚,句句落实的知性化教学没有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处处落人话柄,那么就把流行的小组互动拉入课堂,让学生参加进来。于是把僵化的语文课堂变成了看图片、看电影、听音乐,大家乱糟糟说一通的新式课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其中的弊端就是过分过度地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泛人文化倾向。而且还是极其表面化的涉及人文话题,任由学生脱离文本曲解文意,丧失了语文课之所以称为语文课的基本原则。不仅丢了传统课堂的严谨,还增加了更多的无序、混乱;不仅没有调动学生课堂参加的积极性,还产生了诸多新问题。 若想从根本上改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简单来讲要明确两点:一是文言文教什么,二是文言文怎么教。回答第一个问题会为解决第二个问题提供前提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