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杜威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中式教育

杜威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中式教育_第1页
1/5
杜威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中式教育_第2页
2/5
杜威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中式教育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杜威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中式教育杜威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中式教育 摘 要: 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一部教育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福利制度,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模式。被誉为杜威教育观精髓之一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是他对教育与生活两者密切关系的一种把握。本文审视中英两种教育模式的差异,探析杜威教育思想對中式教育的某种启示。 关键词: 中式教育 教育即生活 竞争文化 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讲述 5 位中国老师被邀请到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对 50 名英国学生组成的 9 年级班实施为期 4 周的中国式教育实验的故事。此纪录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不论是作为国际文化沟通,还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讨论试验,这场试验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中国老师与英国学生,两种不同教学文化的碰撞,让彼此在磨合过程中深感水土不服,但正是这种碰撞,更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两种国情下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带来的影响。本文从杜威的教育生活观出发,尝试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给当今教育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异 中式教育是受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影响,基于现有国情,尊崇老师权威,通过长时间、高强度学习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管窥中西文化教育存在的差异。 (一)重横向比较与重纵向评价:竞争文化导致情绪变化。 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原本用于强身健体的体育一旦进入考试制度之后,有了统一的测评标准,师生间教与学的目的从强身健体转变为通过考试,变成一种强制性、目的性的学习活动。在文化课中颇有自信的乔在体育课上由于较胖的身材而在长跑中处于劣势,看到自己与他人能力上的差距而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深深领教竞争的残酷,在跑道上,中国老师掐着秒表记录乔是否达标,英国老师为乔坚持走完全程而欢欣鼓舞。从中外教育的碰撞中,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如何评价孩子,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方式。中式教育只有一套教学大纲,通过全国性统一测试对学生进行选拔,强化的评价体系将竞争集中化,增强了竞争的残酷性。英式教育用不同长度的标杆丈量不同学生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竞争分流化,根据学生能力分班,学生永远都跟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在一起,不会因为激烈的竞争而产生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杜威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中式教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