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香自苦寒来 到方正县采访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记者发现一个亮点:制片。作为县级单位,方正县的电教片制作水平在哈尔滨市所属各区县中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在省、市电教片评比活动中屡获嘉奖。这是怎样的一支创作团队?他们是如何稳步提升自身的制片能力,又是如何解决制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带着一连串的问号,记者走进了黑龙江省方正县委组织部党员电教办。 面对基层,赛训结合勤练兵 素材是专题片创作的基石,只有深化基层、深化群众才能挖掘出丰富生动的素材,进而从中提炼出“真金”。过去,方正县党员电教办只有两名在编人员,除了要负责全县的站点检查维护还要完成部里临时分配的工作。虽然大家平常下乡都会随身携带摄像机,但这样采集的素材往往比较零碎,也缺乏目的性,要撑起一部专题片显然不够。 为解决这一问题,电教办的同志来了个逆向思维,既然题材多出自基层,那就从基层挖掘脚本创作人才,由他们完成搜集素材的先期工作。于是,解说词征文评比活动的初步构想就这样形成了。 县电教办主任杜国香向记者介绍:“解说词征文评比活动从 1999 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最初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基层的同志几乎没有拍片经验,不太掌握写作形式和技巧,上报作品差强人意。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这个尝试。从第二届开始,配合征文活动我们会组织一些培训讲座,对作者进行这方面的专门辅导。现在,每年参评的稿件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电教办的资料柜里,记者看到了历届解说词评比的获奖作品集。每一本集子的封面上都印有当届活动确定的主题,集子的末尾还有获奖名单和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记者问,优秀作品的评选标准怎么确定?基层的积极性怎么调动?电教办同志李博回答说,每年报上来的稿件,我们都会邀请县广电部门、教育部门和熟悉解说词创作规律的专家对作品集中阅读、筛选和打分,最后进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行统计汇总,保证了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对于获奖者,我们会颁发证书并发放一定的奖品。而且部领导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把其列入了组织部年终对基层党委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些都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翻开作品集,里面的每一篇文字都饱含着基层创作者的才思和心血。可以看出,运作成熟、组织得力的解说词征文评比和集中培训活动,已经发现并培育了一支政治素养过硬、文字水平较高的基层作者队伍。县电教办从中收获了大量的拍摄素材,为党员电教片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