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隐性衔接初探 摘要: 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提出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之概念,并对衔接手段进行了系统讨论,标志着衔接理论得以正式确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虽然从表面上看缺乏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及的形式衔接手段,但诗人在诗词创作时通过使用视角转换、时空切换和情景再现等隐性的衔接方式,在语篇的组篇模式和叙事技巧上进行巧妙设置,能使读者阅读时在头脑中形成制造性的衔接纽带,使诗词语篇的组篇结构紧密相扣,因而有效地促进了诗词语篇连贯性的建立。 关键词: 语篇;《沁园春•长沙》;隐性衔接 一、讨论背景 在语篇分析领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家 Halliday,m.A.K.(韩礼德)和 Hasanr.(哈桑)在《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一书中提出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之概念,标志着衔接理论的正式创立。Halliday 和 Hasan 认为,语篇是语言的应用单位,语篇分析就是要揭示运用句子组成语篇的机理(texture),即衔接(cohesion)[1]。语篇的衔接是有形网络,是通过语法手段(照应、替代、省略、连接)与词汇手段(词汇复现、词汇同现或搭配)来实现结构上的粘着性。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它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实现语义的连续[2]。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虽彼此有别,但又互为表里、共同服务于文本意义与蕴涵的传达。Halliday 和Hasan 从讨论衔接手段入手,来探讨语篇的连贯性,他们一再强调衔接手段的重要性,并认为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因此,Halliday 和 Hasan 的看法是:连贯的语篇必须衔接,衔接能促进语篇的连贯。不可否认, Halliday和 Hasan 提出的衔接手段为衔接理论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语篇结构的讨论开辟了新的前景,然而从整体上看,他们提出的衔接手段更多的是基于语篇表层的静态描写,只是停留在词汇语法层面。朱永生谈到:“Halliday 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Hasan 提出的衔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有衔接纽带和衔接链等形式标记的语言现象,而对另外一些语义上连贯但没有形式标记的语言现象却难以解释。”[3]由此,有学者认为,除了 Halliday 和 Hasan 提出的显明和表层的形式衔接手段(即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复现、词汇同现或搭配)外,还有一种隐涵的和深层的衔接方式,即隐性衔接[4]。所谓隐性衔接,是指语篇抑或缺少形式上一目了然的衔接手段,抑或让人初看后不知所云,但通过人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