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地球表面的七巧板 —— 板块课题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日 期2004 年 12 月 29 日教学目标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难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由于本节的内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配合使用大型的世界地形图以及板块运动的课件,多举实例帮学生去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教学 过程一、【德】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1912 年)显示 课件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的。 2、魏格纳认为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地,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二、“七巧板”——板块 1、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板块 )他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实例:(1)大洋中脊(海岭)可对应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或大西洋中的冰岛;(2)消亡边界可对应日本及以东的太平洋或马里亚纳海沟;(3)地缝合线对应我国的雅鲁藏布江。 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1)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往往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2)在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则形成巨大的山。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青藏高原的隆起(3)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地貌(如东非大裂谷、印度洋、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三、关于书上的实验生长边界互相挤压,消亡边界互相拉扯。可以让学生自己挤压书或者先把两本书简单的用透明胶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