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析语言学理论、汉语本体知识与教学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系浅析语言学理论、汉语本体知识与教学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系 【摘要】“唯理论至上”和“实践高于一切”都是两种非常偏激的对外汉语教学观,前者充分肯定语言学理论和相关汉语本体知识是外汉语教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很容易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无法有效的指导具体的教学;后者强调教学的“可操作性”,持有这样教学观的对外汉语老师倾向于在平常更多地积累一些有用的教学技巧,在操作层面确实要强于前者,但忽视了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其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必要理论支撑,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本文将简要的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技巧”的关系,并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技巧”二元论的观点。 【关键词】语言学理论 汉语本体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 【 中 图 分 类 号 】 G640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 20XX-3089(20XX)07-0010-02 一、前言 假如说把一堂完美的汉语课,比方成美味的水饺,那么,这水饺的“皮”就涉及到了具体的教学技能、授课技巧层面的内容;水饺的“馅”就是指老师对具体语言点的解释能力,安排相关练习等等,决定这饺子“馅”是否有“料”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对外汉语老师所积累的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本体知识的多寡。两者关系是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有馅无皮”根本就不能算得上是“饺子”,有些老师直接把理论语法直接搬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当中,根本不考虑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两者的区别,这种生搬硬套直接导致学生无法接受老师的授课内容;“有皮无馅”或者是那种“馅料”很少的饺子,信任大家是不太喜爱吃的,对于给留学生授课教汉语也是这样一个道理,老师的具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语法点的解释等方面,必须是要有着充足的语言学理论支撑才可以。我们反对“照猫画虎”式的教学:老师在知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积累层面忽视了汉语本体知识的重要性仅仅掌握一些“实战的技巧”——即只把教学流程、教学技巧这些“皮”用到课堂上,那么老师对语法点的解释能力、教学环节和练习内容的环节必定确实理论支撑,导致这些环节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理应坚持“理论”与“技巧”二元论的统一,接下来,笔者会从两个角度说明坚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