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的纠正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的纠正 摘要:欲望的轻易满足是导致幼儿任性的主要原因,帮助孩子学会克制忍耐,是从根本上扭转其任性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必经一课。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会克制;幼儿成长 1 案例简介 亲戚家有一位 3 岁幼童朵儿,因 2 岁时身患哮喘,体质欠佳,生病时身体不舒适常常乱发脾气,父母看着心疼,就放任小孩胡闹,一味地满足其无理要求。其实,一开始孩子确实只是因为难受而哭闹耍赖,但是,朵儿逐渐感受到了哭闹的好处,以致在后来只要一不顺心就拿出“哭闹”一招百试百灵之后,更是频繁使用。家长感到困惑的是,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并未表现出在家中那样无理取闹的情景,朵儿也从来没有与其他孩子发生过冲突事件。亲戚认为,平常朵儿与小区中的小孩玩耍的时间毕竟有限,再过 2 个月,朵儿就要上幼儿园了,整个白天都要与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孩子们相处,假如也是动辄乱发脾气,那么她的蒙学生涯的开启就太糟糕了。为此,朵儿家长希望笔者在今年暑假到她家对朵儿进行幼儿园预备教育。在与朵儿家长协商、沟通之下,形成了一份针对朵儿的暑假教案提要,双方达成共识,遵循教案基本原则,努力让这位家中的刁蛮公主转型。于是,今年暑假周一至周五,笔者以表舅的身份全权行使幼儿园老师的职责,天天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去朵儿家,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从教实习之路。 2 案例定性分析 处于自主行为能力进展期的幼儿,因为自我意识还不够健全,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评价,加上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能力欠缺,心理上或多或少承受着焦灼不安的不良情绪,负性情感的淤积使幼儿借助平和的自然方式输出的路径受阻,哭闹便成为其强烈的非自然的宣泄手段。 3 问题关键点 3.1 面对偏爱有恃无恐的任性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朵儿在外面与家中截然不同的表现,可以推测她已经初步明了成人世界的价值评判标准,也知道家人和外人对自己情感投入的深浅不一。众人面前有着“乖孩子”光环的朵儿,也常常表现出乖巧、可爱的一面来。但是当在家里面对特别宠爱她的家人尤其是爷爷奶奶时,她清楚地知道向他们发脾气是不用承担后果的。于是,朵儿在面对偏爱自己的家人时,常常有恃无恐。 3.2 面对亲人无理取闹的跋扈 由于 3 岁孩童的表达能力有限,朵儿对于外人不能及时满足其要求而且不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情绪波动尚能克制。而对于情感上特别亲近的家人,就认为自己提出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