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特别教育战略目标和政策方向探究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特别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不让一个残疾儿童少年掉队”的决心前所未有。面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单靠进展特别教育学校是不可能给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的,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依靠特教学校实现教育公平。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残疾儿童是特别人群,需要给他们特别的学校、专任的老师以及互不卑视的同类群体;而现代教育观念则认为,残疾只是生命的一种形态,残疾人与普通人本应权利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 所以,我认为,未来我国特教进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是城乡一体推动特别教育内涵进展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扩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规模和比重,坚定地走融合教育之路;同时,加快特教学校转型进展,从单一的学校功能转型成为集教学、讨论、指导、培训为一体的特别教育资源中心,承担区域融合教育指导、特别教育进展讨论、残疾儿童诊断评估、残疾儿童康复、特老师资培训等职责,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新建特教学校也应该以此为职能定位和进展蓝图)。有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一是在第二期“特别教育提升计划”中明确融合教育的进展目标,并作为中国特别教育事业进展的战略方向,在经费上给予充分支持(目前特别教育经费 80%以上用在特别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基本没有经费保障)。适时出台《促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意见》,并在将来出台的教育政策中充分考虑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需求。二是要完善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1.要明确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入学程序。普通学校对接收残疾儿童入学还有不少顾虑,如老师工作量成倍增加、残疾儿童学习康复等保障设备不到位、普通学生家长对孩子与残疾儿童一起学习有抵触等。但不能因此就拒绝残疾儿童的入学要求。2.要支持普通学校做好融合教育的准备工作。在落实残疾儿童生均经费标准的同时,拨付专项经费支持普通学校设立资源教室,为残疾儿童设置无障碍环境、配备学习的辅助器具,给残疾儿童的责任老师专项补贴,购买专业教育-康复-治疗团队的服务,或者将随班就读学生的康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等等。3.要组织专业力量进行融合教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教学讨论。普通学校接收了残疾儿童入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保证安全(不出事)的水平,应该在对残疾儿童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医教结合的治疗-康复-教育综合措施,对每一个残疾儿童一人一案、因材施教,为残疾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