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工技术-电工技能-供配电技术课程综合化教学实践电工技术-电工技能-供配电技术课程综合化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对电气技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综合化的构建,以及采纳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综合化模块教学模式 目前,广西的工业进展日新月异,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给广西的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校的机电、电气专业毕业生将从事大规模高度电气化、自动化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为此,我校对机电专业、电气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便使我校的职业教育突出个性,进一步适应本地经济的进展,具体做法是:针对我校的教学资源。对机电专业、电气专业实行了电工技术一电工技能一供配电技术课程组合综合化教学,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行业企业及实践为主要特点,改变了专业课教学内容偏多、难度偏大、各学科课程之间缺乏协调,甚至教学内容重复的普教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个性化,操作性强的模块结构,旨在探究电气技术类专业教学可行性及其规律,为职教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重新组合,形成综合化模块结构 工科职业教育所培育的是工作在生产一线,能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的人才 。这些现场问题都具有综合化的特征,用单一的学科知识往往解决不了,如我区新建了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供配电、动力配电、电气控制三方整合为高度自动化。因此通过优化体系、合理组合、缩减学时的方式使电工技术、电工技能、供配电技术课程综合化,就成为课程改革的必定选择。 课程综合化是以生产中的某一项技术为中心,把相关的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运用这种技术知识来解决现场问题。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将电工技术、电工技能、供配电技术课程综合化分成五个知识模块,即电学基础知识模块、电气照明模块、供配电模块、动力设备模块和电气控制模块。 二、确定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综合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即用明确的目标吸引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一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去实现目标一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来完成的,在师生双向活动中,老师是主导,应考虑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怎么学;学生是主体,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习形式,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兴趣、个性来选择学习的方法,调节达到教学目标的速度。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纳了如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