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端阳佳节粽飘香

端阳佳节粽飘香_第1页
1/4
端阳佳节粽飘香_第2页
2/4
端阳佳节粽飘香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端阳佳节粽飘香端阳佳节粽飘香 粽子,香糯味美,是我国人民过端午佳节的传统美食,据查考,其源历史悠久。 粽子,在东汉时期早就以“角黍”之名出现于诸多史籍,不过当时是用于“角黍门前祭祀天神,妆成异果”的一种祀品。西晋征西大将军、御史中丞周处(240—299)所撰《风土记》中就有:“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的记载,并介绍粽子制作方法“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烘熟。”古时称粽子为“角黍”。可见端午吃粽子由来悠久,但当时未见祭屈原的记载。在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北周车骑大将军宗懔(500—563 左右)著《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夏至日食粽子”之说。梁代著名诗人徐君写过一首《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云:“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挑喜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来。”诗中描写夫妻守岁吃粽子的情景。据笔者所知迄今浙江温州民间仍有除夕吃粽子的风俗。由此看来,在六朝时期吃粽子的风俗,既有在端午,又有在夏至,还有在除夕的。 最初粽子为雏形,即竹筒粽。据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蜀府教授顾禄著《吴门风土记》(又名《清嘉录》)记载,在明、清时期浙江杭州一带仍有“依古作竹筒粽投入水以祭屈原在天之灵”的传说,并有《竹筒粽诗》云:“裹就连筒米春,周遭彩缕系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氵莴覆。”可为之佐证。所以,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载:粽子“今俗五月五日以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李时珍作为“医中之圣”,他的“箴言”二字足见其对粽子的起源于祭屈原说持十分慎重的态度。而近、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教授在《端午考》等著作中则指出,端午节是4 000~5 000 年前我国古代断发文身的吴越民族进行图腾祭节日。其图腾是龙为了纪念祖先,启迪后世,显示本民族强大无比力量与尊严的威仪,每到五月初五,男女老幼,倾家出动,击鼓狂舞,形成壮观“图腾舞”,并把龙刻划在器物和木船上,于是祭龙活动便由最初在陆地升级到江河湖泊,起初是轻舟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筏,随波逐流,以后船愈造愈大,并装饰上龙头龙尾,竞相争渡。船上备有祭神食物,或装竹筒,或裹树叶,抛掷水中,供奉龙神,以至演变到规模空前的龙舟赛。随着部落的不断兼并,致使祭龙习俗在华夏民族中相传不废。岁月交替, 历史上出现了惊人的巧合,忧国忧民的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投水殉国恰在端午这天,人们仰慕怀念爱国诗人屈原,自 2 000 多年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端阳佳节粽飘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