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视像与语言的转化的事态把握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视像与语言的转化的事态把握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说话主体”不仅仅只是符合语法规则,还要考虑说话者自身的意图以及考虑到对方,还有说话时的具体场景,日本人把握事态有何特点,怎样说日语才算地道,作者通过论述被动句和接受动词的使用给出结论,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掌握其特点与能否掌握地道日语的关系。本文以日本人的被动句和授受动词的使用为线索,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分析日本人把握事态的特点及相关问题,可以更好掌握地道的日语。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把握事态 被动句 授受动词 地道日语 前言 被动和授受是日语学习者常常接触到的语法,为了表达更纯正的日语日本人是如何选用二者,选用二者时有什么的心理状态,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日本人的把握事态的特点及相关问题,并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与中国人能够掌握地道日语的关系。尽管学习者的习得是从语法句型及其意义开始的,但是将日语说话者整体的认知行为作为对象反映在语言形式上,语言本身必须成为与该社会相符合的一种“习惯”——比如什么表达方式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需要形成一个共识。而且出生在这个社会的人必须习得这门语言。所以说基于以上考察,笔者想把作为外语学习目标的“地道的……语”“有……语味道的……语”放在一个更加宽泛的角度来重新考察。从母语说话者感觉别扭的各种场合——从比较初级的阶段着手逐渐地进入较高级的学习阶段——及其相关的内容进行考察。 1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 所谓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应用于日语教育,就是要分别从日语母语说话者和日语学习不同的“事态把握”方式以及形成的不同语言表述过程来思考日语教育的问题。在日语中,只需要把出现在眼前的事态直接用语言表述出来,存在着亲临现场,以身居「イマ.ココ」的姿态来把握事态的强烈倾向。所以倾向于把说话者自己作为把握和语言表述对象的语言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会把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的这一把握方式移植到日语中来,过分地使用「私は」「私の」等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却没有这样的说话习惯,他们习惯于以说话者为中心把握事态,不喜爱在没有必要的时候把自己作为语言表述的对象。因此“事态把握”的方式和偏好与说话主体语言表述时所选择的具体语言表达方式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语言使用者—说话者不仅仅是单纯的“说话主体”,而是在将某事态进行语言表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