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傲慢与偏见》论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一、《傲慢与偏见》的婚恋观 简•奥斯汀(1775——1817)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她是当时难得一见的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英国南方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作家,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给世人留下了六部不朽于世的作品。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被评论家誉为“简约的艺术”。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宽广,都是围绕着当时她生活环境中几家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展开的,而其中主要的主题就是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在其看似“简约”的作品中,简•奥斯汀真切而准确地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事风情,描述和剖析了当时中产阶级女子的处境、婚姻和在家庭中的政治经济关系等,并且她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和剖析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她对婚姻的看法。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简•奥斯汀通过描述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再次强调: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二、金钱是婚姻的保障,“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在简•奥斯汀的婚姻观里,从不回避金钱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恋爱婚姻与金钱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而金钱,换一个词就是“门当户对”。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对门当户对的思考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二、关于《傲慢与偏见》中“门当户对”的思考 这本小说中写了四对夫妻的爱情和婚姻,达西和伊丽莎白,简与宾利,丽迪亚和威克姆,夏洛特与柯林斯。他们的姻缘中都充斥着门当户对的影子。 首先是达西和伊丽莎白,达西是个典型的“高富帅”,而伊丽莎白这是一个乡绅的女儿,虽然她很聪明、理智但是无可否认她一度是自卑的。有一个细节的描述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和她的舅妈舅舅到彭伯利-达西的庄园去游玩时,不小心遇见达西之后,伊丽莎白的舅舅和达西先生的交流让伊丽莎白非常满意,她觉得达西应该知道自己的亲戚不都是那种举止让人厌烦的人。“不都是”这说明伊丽莎白对两人间的差距非常清楚。小说的结尾达西和伊丽莎白结婚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2 简和宾利也是如此。刚开始的两人互相爱慕。但是宾利的妹妹和朋友达西很不看好简,因为门不当户不对,两人之间的差距太大。宾利也因此一度离开简,两人分手。最后宾利回到乡下向简求婚,两人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