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1.适用范围:《小学科学教育概论》是教育系理科专业课程之一。本大纲是此门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性文件。2.教学时数:54 学时。3.教学目的:增进对科学、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的本质的理解;掌握科学基本知识;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技能;探讨如何有效地指导、协助、评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方法与技巧。4.教学内容:以最新的科学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建构主义为主线,运用主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涉及有科学的本质、科学素养的涵义,儿童认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实践,科学课堂教学组织与规划,科学教育的公平与差异教学,科学技能过程,小学科技活动,小学科学教育评估,课堂教育环境,小学科学与其它学科,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5.教学方法:讲授,启发,示范,探究、合作等多种方法。6.成绩评定:以平时作业占 20%,半期考试占 30%,期末占 50%进行综合评定。二、本文第一章科学与科学教育教学时数:4 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科学的内涵、本质,搞清小学科学教育与如何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科学的内涵及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难点:科学内涵及科学素养。教学要点: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内涵二、科学的本质第二节科学教育及科学素养的涵义一、科学教育二、科学教育目标与科学素养第二章认知科学与科学教育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脑工作,搞清小学生如何构建知识;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和特征;搞清学习的动机。教学重点:知识构建和学习动机。教学难点:脑工作。教学要点:第一节儿童是知识的建构者一、脑工作、脑研究与教学二、建构主义对儿童学习科学过程的解释第二节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征第三节学习动机与科学教育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二、班德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三、威那的归因理论第三章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时数:4 学时。教学目的:理解“动手—动脑”的教学思想;偿试发现法;掌握“学习循环”。教学重点:“动手—动脑”和“学习循环”。教学难点:探究。教学要点:第一节“动手—动脑”的教学思想一、“动手—动脑”的提出及要求二、倡导“动手—动脑”教学的理由?三、重视“动手—动脑”第二节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思想和课程结构论第三节“学习循环”与科学教学第四章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规划教学时数:8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合作学习教学法的作用;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科学提问;甄别和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