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轮席式教研让教科研的组织管理更给力轮席式教研让教科研的组织管理更给力 打开文本图片集 园本化教研,作为目前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主渠道,已成为我们践行《纲要》精神,实施教育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立足园本展开规划,实施有效的教研活动,不仅能有力助推本园老师的专业成长,更能加深幼儿园教育内涵,对促进幼儿园的长远进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活动的开展无法有效推动园内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老师群体参加教科研活动时常处于“要我研”,而非“我要研”的状态。针对问题展开研析,我们发现造成上述种种低效化教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老师主体地位的缺失 以往教研计划的制定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教研计划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教研的组织管理者,讨论的问题与老师的问题不一致,讨论内容与老师的需求有差距。学研内容不能激发老师的探究兴趣,直接导致了老师对教研活动的被动应付,这使得幼儿园无法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更无法引导老师对自身的专业成长进行规划。 二、讨论内容系统性的缺乏 园本教研实效性的缺乏还体现于教研主题不够鲜亮、系统。讨论的内容较为零散,缺少规划。在追溯以往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讨论问题简单排列的现象,缺乏对某一问题的系统讨论。或者是对于某一问题的讨论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系统,但在学期或学年之间没有衔接,这也同样影响着教研的深度与成效。 三、讨论成果在实践中未得到有效落实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园本教研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去解决老师自己的问题,但在实践中却发现,我们教研活动的结果只是引导老师转变了观念,却没有将转变后的新观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或者是已经通过教研活动解决的问题却常常在工作中反复重演。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我们对园本教研成果的管理与使用还未及时到位。 那么如何调动老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在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的同时又不增加老师工作负担呢?近几年来,我们在立足园本展开研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课题讨论、常规教研、教学讨论一体化的教科研管理理念。并尝试根据阶段目标,以教研形式轮席的模式来规划、落实每学期的教科研活动,这使得园内教科研的实效性有了显著地提升,幼儿园教科研的组织管理展现出新的成果。那么,轮席式教讨论竟如何展开?它对教研实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