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峡工程第一、 二期围堰阶段坝区河床演变讨论径流水库输水输沙特性、 平衡条件及河床演变机理韩其为 1, 李云中 2(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讨论院 2.长江委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要: 本文以三峡坝区一、 二期围堰阶段河床演变为基础分析了其特性, 特别是深化讨论径流水库坝前区的水流和河床演变的一般规律, 包括它的输水输沙特性、 冲淤的机理、 平衡面积与保留面积等。另外还讨论了断面缩窄对冲淤的影响。关键词: 径流水库; 泥沙输移; 河床演变; 平衡面积; 保留面积作者简介: 韩其为(1933-), 男, 中国水科院教授级高工。1 前言 三峡坝区河床演变观测讨论对于施工参考、 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验证、 积累历史资料、 和水库冲淤一般规律讨论都是很必要的。其中一期围堰坝区观测讨论三年( 1994~1996 年) 、 二期围堰六年( 1997~ ) 。当前共进行了七年的观测讨论。观测项目包括每年三次固定断面, 表面流速流向、 水位及比降观测、 床沙取样等。除本项观测资料外, 在分析讨论时还利用坝区其它资料: 如专用水位站的水面线资料, 河段出口专用水文站黄陵庙的流量、 泥沙资料以及水下地形图等。其中一期围堰阶段观测河段长 14.05km,共布设固定断面 32个,断面布置见图 1[1]。二期围堰阶段, 布设固定断面 35 个(见图 2), 河段长为14.88km。在另外观测项目中临时船闸上、 下游引航道内外, 均布设有横断面, 以观测其冲淤。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图 11995 年伍相庙至乐天溪河段示意图Fig.1DiagramofriverreachesfromWuxiangmiaotoTianxihe图 2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施工期坝区河床演变观测固定断面布设图Fig.2LayoutoffixedsectionsforfluvialprocessobservationatthedamsiteoftheThreeGorgesReservoirduringthe2ndperiodofcofferdamconstruction 在分析讨论方面, 以本项目观测资料及能收集到的坝区其它资料为基础, 较充分和深化地讨论了葛洲坝水库三峡坝区冲淤的特性, 进而上升到径流水库( 坝前水位固定或变化很小) 的输水输沙特性, 冲淤的机理, 河床演变的规律等。到当前为止, 揭示这类水库的泥沙冲淤机理及规律的文献, 颇为缺乏。这正是本项讨论标出这个副题的原因。2 葛洲坝水库伍相庙至乐天溪河段河床冲淤情况及一般特性 伍相庙至乐天溪河段( 即以后的三峡坝区) 位于葛洲坝水库内, 由于该水库坝前水位基本固定(约 66m), 故第一、 二施工期三峡坝区淤积带有径流水库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