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职校学生德育过程中“虚假接受”问题的调研报告 扬州高职校继续教育部 殷燕 2010年 3月 职业学校德育实践中受教育者言行不一致、口是心非的虚假接受现象比较普遍,本文就目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由于虚假接受所导致的严峻的德育现状,试从家庭、社会、学校等角度找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总体特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普遍意识到,“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教育的最终目标并非“受”而是“化”,只有把在教育活动中接受的认知内化为情感、意志,外化为行动,才是真正的接受。然而,在职业学校学生德育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受而不化的“虚假接受”现象。为 2 了进一步了解职校生德育工作的接受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我们深入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 为了客观、公正、深入地了解职校学生对于德育的内化情况,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的研究方法,围绕人生观、价值观、师生关系、诚信意识以及文明习惯的养成情况设计了5个大类的调查问卷,采用选择和判断形式,从几所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向相关家庭发放了等量的问卷,以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经过严格筛选,确定回收有效问卷 182份,回应率为91%。 三、调研成果 (一) 职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接受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对照分析发现:90%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接受道德知识的教育,熟悉《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部分学生甚至能够将某些条文完整背诵;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出行为的对错,选择符合准则的正确行为。但在德育规范的践行过程中,58%的学生存在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对道德准则的接受是外在的,是在口号、纪律、舆论等外在力量的重压下勉强接受的,一旦其 3 内心深处违背道德的因素从潜意识中爆发出来,就会使行为挣脱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