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开支缎,高丽纸,高丽布,扇子,俄国羽缎,西洋哔叽,氆氇,白丝,胡椒,香料⋯⋯由内务府广储司六库收储。用不完的就发售变卖。红楼梦贾府那些“内造上用”的宫花啊、茯苓粉啊、俄罗斯雀金裘之类估计就是这么来的。广储司瓷器库所卖明代御窑瓷器式样之工、质地之美,世间罕见,像红楼梦里的“成窑五彩小盖盅”也有可能是这么从宫里流出的。税关提供的2 ~4 这三项收入规模,乾隆时在每年60 万到80 万两左右。5、内务府先后经营26 家当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是依靠官员押当,借钱给官员,然后从其俸禄中按季坐扣。后来因当铺利润低,于是陆续撤本,将本银放给皇家的“买卖人”(即红楼梦薛家那样的皇商),叫做“生息银两”。年利率是 12% 左右,比清代官定最高年利率30%要低。皇商大多身兼盐商身份,除了经营盐业外,也用这些钱去恰克图贩卖毛皮茶叶,去日本贩铜等等。6、盐政收入和盐商的“报效”。乾隆朝六十年里,盐政交给内务府大约 1881万两,此外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勒令盐商赔补 1020万两。清代盐务利润分成比例,大约是内务府得 10% ,盐政官员得50% 到 60% ,盐商得 20% 到 30% ,但盐政官员也需要向内务府“报效”。乾隆朝六十年间,内务府来自盐政和盐商的收入在4260万两左右,平均每年六七十万两。赖惠敏书中统计,乾隆十年到六十年内务府收入总额为6880余万两,推测乾隆朝六十年的内务府总收入约 8000万两。此外户部每年定例拨给内务府60 万两,六十年合计3600万两。两项合计,内库每年的岁入在200万两左右。皇室支出规模,乾隆三十年以前在每年100万到 150 万两左右,乾隆三十年以后大约200 万两。主要的常项支出是每月采办皇室所用食品,以及赏赐(包括赏赐后妃,皇子公主婚嫁,赏赐蒙古外藩,及宫廷筵席)、出巡、祭祀(祭天、祭神、喇嘛寺法会)、修缮等。建造园林寺庙的银两不是常项支出。至于内务府银库的盈余,则经常返拨给户部,乾隆时经常岁拨百万余两。嘉庆即位后查抄和珅,所得全交给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存银一度达1240万两,这笔钱到道光末期还剩800 万两左右。道光朝以前内务府收支基本能平衡,内务府盈余银两有时还交给户部。但道光朝开始入不敷出,所以道光“撤三山陈设,罢木兰秋狝”以求节省开支。咸丰朝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战争,内务府收入下降,同时还要用皇室内帑补充军费开支,比如咸丰三年就命令熔化内库所存的三口金钟,铸成五两、十两的金条,交给兵部充作军费。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