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皮肤病 概述:由化脓性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称为化脓性皮肤病,简称脓皮病。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常见病种有脓疱疮、深脓疱疮、毛囊炎、疖与疖病、痈、丹毒等。 一、脓疱疮 【概述】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痴疹,中医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是链球菌。 【诊断要点】 1 .多见于夏秋季,患者主要为儿童。 2 .常有接触史,或先有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痱子等。 3 .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四肢、颜面等处。 4 .基本损害为成群分布的黄豆大或更大的脓疱或初起为水疱,迅速混浊化脓,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薄,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脓痂,常呈蜜黄色,愈后无瘢痕。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5 .大疱性脓疱疮 水疱迅速增大,1 日后,疱液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的积脓现象、为本病特征。有时痂下脓液向四周溢出,形成新的脓疱,排列成环状,称为环状脓疱疮。 6 .附近淋巴结可肿大,皮损广泛者可伴畏寒、发热,严重者可引起肾炎。 7. 实验室检查 血中白细胞数增高,中性分叶增多。脓液细菌培养可查出病原菌。 【防治】 1.一般处理 注意清洁卫生,保护皮肤完整,防止自身接种,应设法避免搔抓或摩擦。对原发病及时治疗。患儿衣物、玩具等污染物要进行消毒。 2.局部治疗 原则为清洁、消炎、干燥、收敛、防止扩散。①对未破溃的红斑、丘疹、小脓疱可外用 0.5%新霉素软膏或 2%莫匹罗星软膏、0.5%红霉素软膏、3%环丙沙星软膏、1%聚维酮碘软膏、2.5%白降汞软膏等;②较大的脓疱可用无菌针刺破,用无菌干棉球吸净脓液以防溢到正常皮肤,再用上述外用制剂;③对渗出、糜烂、结痂性皮损,首选湿敷剂湿敷,如0.1%雷佛奴尔、1:4000 呋喃西林、1 : 5000—1:10000 高锰酸钾溶液等,但面积广泛者应分次湿敷,防止药物吸收中毒。 3.系统治疗 常用耐青霉素酶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口服、肌注或静脉滴注,如阿莫西林、甲氧苯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喹诺酮类(儿童慎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或头抱菌素类抗生素;有条件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二、深脓疱疮 【概述】 深脓疱疮中医称“臁疮”,系β 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溃疡性脓疱疮,主要见于营养较差或久病体弱者,虫咬、搔抓及外伤等可继发本病。 【诊断要点】 1 .以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