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认识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关系到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自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由于缺乏经验加上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长期存在着不能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实现方式的关系,制约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使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曲折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此谈两点认识。一、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商品货币关系将退出历史舞台,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按照总计划进行生产和分配,资本主义生产的竞争和无政府状况将被消除。列宁把这种有计划的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称为计划经济。十月革命以后,俄共产党试图利用战时社会主义来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但是从1921年开始不得不实行新经济政策,同时提出采取市场经济形式实现国家经济计划。列宁逝世后由于这一认识在理论上未能实现突破,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由此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即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不能是商品经济,更不能是市场经济。建国以后,我们仿照苏联的模式,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起初这种体制对于统一财经,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和建立工业化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要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的不断复杂,其弊端不断暴露出来,毛泽东虽然很早就意识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光辉思想的著作。但是由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的错误,使得这种理论探索没能贯彻到实践中去。经济发展的长期迟缓和大起大落,效率和效益的长期低下,人民生活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进入了低潮此时人们开始反思,几代人为之奋斗,已经形成规模具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跨掉了。根本原因哪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指出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生产力发展受阻,造成经济状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党和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同时,正确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科学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邓小平理论。使人们清醒认识到,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与落后贫困相联系;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实行市场经济与发展富裕相联系,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陈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生产力、促进效率方面,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不仅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而且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和发展。西方经济学家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无限性这一基本矛盾出发,提出资源配置问题,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把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按比例的分配在多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以满足人们多种不同的需要,它不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具有姓“资”、姓“社”的性质,但他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