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广义园林: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配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世界园林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以生产为目的的果木蔬圃 农业文明阶段——统治阶级的乐园,宗教及神话的物化场所 工业文明阶段——公共、开放、专业化,城市园林化 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 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3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以基址选择划分&以隶属关系划分)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局部进行改造或完全将天然山水苑围作为建园基址 皇家园林:隶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古籍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私家园林:民间的官僚、贵族、缙绅所私有。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 其他园林:衙署、祠堂、书院、会馆、公共。 4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美与建筑美融糅;诗画情趣;意境的蕴涵。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起源:1 园林雏形 (1)囿——狩猎、栽培、圈养 (2)台——通神、望天。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中主要建筑物。 (3) 园圃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2 风景式的发展方向的确立 天宫崇拜 山岳灵石 园林物态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灵水灵物崇拜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必得思想 意识形态因素(对自然的尊敬与喜爱) 神仙思想 主要园林实例 殷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前身 殷纣王“沙丘苑台” 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东周:台囿结合,以台为重 楚国章花台 a 又名“章华宫”主体建筑章华台,四台相连,俗称“三休台”b 宫苑“高台榭”的典型 c 山环水抱:人工开凿大型水体 吴国姑苏台:a 位于阖阊(今苏州)一带 b 因山成台,联台为宫 c 内有“海灵馆”、“馆娃阁”、“春宵宫”、“天池”等宫观池馆 d 观赏太湖 e 夫差、勾践、西施——响廊裥。采香经 秦 封建帝国建立,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皇家园林。主要宫苑建设: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大咸阳规划——体天象地,天人合一 *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