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1 . 理论基础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生来是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通过自己去动手,通过探索性的活动来获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因此,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各种技能、技巧的掌握,必须重视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反对孤立地运用单一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这样就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模式。 2 . 教学目标 杜威认为,教学必须重视儿童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在活动中学,一切的教育措施应尽可能地为儿童服务。教学如果只是为儿童的未来积累一些陈述性的知识而不重视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只能使儿童成为一个只有书本知识而无技能、能力之人,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及需要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使儿童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其核心就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 . 教学程序 杜威认为,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概括起来,其基本教育过程是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五个步骤(即通常所说的思维五步法)。 (1 )创设问题情境(暗示),即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情境要贴近生活,尽量模拟社会,并能使儿童产生疑惑。 (2 )产生问题,即疑惑促使儿童主动提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将儿童置于欲解决疑难的境地。 (3 )提出假设,即儿童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根据材料和亲身观察、操作作出种种假设。 (4 )进行推理,即儿童根据假设进一步观察事实,推断每一个阶段的结果,整理和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5 )验证假设,即进行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想法,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假设是否有效。 4 . 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 杜威认为,在操作以上程序时,要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主动,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角色关系。杜威把教师比做“撑船者”,认为教师在儿童的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设计者、指导者的角色。他把学生比做“划船者”,学生在活动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 )教学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杜威认为,“兴趣是天赋的资源,是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生动活泼的成长是依靠这些天赋资源的运用获得的”①。因此...